相较于“多谋”,领导者要更加“善断”(原创)

发布人:hbrw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/2/17 16:15:00    浏览次数:4612

相较于“多谋”,领导者要更加“善断”

——疫情中的领导力观察之一

作者:郝惠文

人们在形容一个英明、睿智的领导时,经常用到“多谋善断”这个词。确实,“谋”与“断”是一个智慧的领导者都应该具备的能力。“谋”有谋划、前瞻的意思,“断”是决断、决策能力,如果两者能够得兼,是最好的。但如果不可得兼,两者之间只能选一个或偏重一个时,对一个领导者而言,则一定是后者——也就是说,“善断”更应该成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。本次疫情中的事例也充分说明这一点。

房谋杜断

“谋”与“断”的例子古已有之,我们熟稔的是“房谋杜断”这个成语,出自两个名人,房玄龄与杜如晦,均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得力助手。《旧唐书》称赞二人才能,“(房)善建嘉谋,(杜)能断大事”,并将二人并列,编入《房玄龄杜如晦传论》;又有论二人合作“文含经纬,谋深夹辅。笙磬同音,唯房与杜”,诸多美辞等。而窃以为,如果从领导者(李世民)的角度来看,杜如晦的“善断”能力对其成就大业的帮助更大——当李世民与其兄建成争位时,建成步步紧逼,削其羽翼及权柄,世民尝心生倦意,与部下聚议,远离中枢的权力争斗漩涡,意图到边境地区避祸自保。众人默然之时,独独杜如晦石破天惊地一问:“主公避至边境,难道人家就会罢手吗?”(大意如此),遂坚定了李世民争位的决心。这是善断的效力!

同样的反例三国时也有。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,当时手握大权的大将军曹爽正奉皇帝郊猎,别人劝他携帝远走许都,然后诏天下勤王。但此人犹豫不定,思考了长达一晚上,迟迟不能决断——“是夜,曹爽意不能决,乃拔剑在手,嗟叹寻思:自黄昏直流泪到晓,终是狐疑不定”(《三国演义》第107回)。最后终为司马懿所乘,身死名裂,祸及三族,并断送了曹氏江山。其根源,就在其犹疑、不善决断!

我们强调领导力中“善断”的重要性,还有一个原因在于,领导如果在“谋”的能力上有所欠缺,还可以通过“选才(如古代的谋士)”、倾听或团队能力来弥补;而“善断”、关键时刻的敢于决断,则非领导自己拿主意不可,绝不能假手他人或依赖于他人。

本次疫情,鄂省及武汉原任领导的决断能力实在让人感到低下——从12月下旬起就有武汉医生群体内部的消息流传,1231日武汉卫健委发布了一份《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》曝光,中间又有多次的消息,但一直到123日的封城,中间有很多次的机会,当地官员完全可以做出决断,但一直迟迟不决,甚至还召开万家宴、举行人大会议、晚会等等更加多人聚集的活动,反应迟缓,重视不足;疫情爆发后应对无力,在其他外省、地区都已经采取封闭、社区下沉等部分紧急措施后,湖北、武汉才开始相应的动作(估计还是在中央的催促下)。这都是不“善断”的表现,其后果已经有目共睹!有的媒体甚至用“一将无能、累死三军”来形容当地官员。

同为一省封疆的四川、河南、浙江的官员,在疫情开始后的果断决定、强硬执行,赢得了诸多民众、媒体的一致好评,最关键的,是为民众的生命赢得了时间。这就是作为领导者“善断”的重要。有个别网民讲,四川的省长是医学专业,且学历较高,所以才有此反应。窃对此不以为然——所谓的领导智慧,就是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!这无关专业,更无关学历高低!

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一省的官员只是中层干部,而作为高层的领导,本次疫情的决断则是当机立断,表现可圈可点——从听取专家(谋士)的意见,到决定武汉封城、成立委员会、总理亲赴一线(注:此系以身作则,属于领导力的另一个范畴)、军队的出动、全国抽调医护资源支援、到后来的“一省包一市”、方舱医院的建立……这些措施,均是快速决断,雷厉风行,也体现高层真正的决心和能力,也真正体现了高超的领导力。如果说唯一动作稍缓的,是换人的决定。但涉及人事,非吾辈可以置喙。

军队支援抗疫


运20驰援武汉


方舱医院

领导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能当机立断,机,就是关键时刻;领导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拿出决断。从这个角度讲,对于一个领导者,不管是政府的官员,还是一个企业的领导;不管是高层,还是中层,相较于“多谋”,还要更加“善断”。这是我们从本次疫情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。是为记。